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作为重要基础材料产业的建材行业,既面临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着国际环境变化及国内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发展环境更加复杂。如何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客观认识、准确判断当前行业发展形势,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地谋划做好建材行业“十四五”、2035年乃至2050年工作,为建材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赋予新内涵、新思路、新目标,是摆在全体建材人面前的重要课题。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在六届一次理事会上,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精神,结合建材行业发展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创新性地提出“宜业尚品、造福人类”建材行业发展新目标,并围绕这一新目标系统性地提出了加快推进“十三个全面提升”的谋划布局,既:全面提升建材行业工作重心,全面提升行业创新投入力度,全面提升行业产品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提升行业生产经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行业标准质量水平,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建材行业社会形象,全面提升行业自律水平,全面提升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感,全面提升建材行业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中国建筑材料企业的国际品牌影响力,全面提升企业家、科学家对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建材职业健康安全保障和价值创造能力。这“十三个全面提升”的提出,十分契合五中全会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创新驱动、推动绿色发展、确保安全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等与建材行业密切相关的精神要求,满足了行业发展实际需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为建材行业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补足短板、锻造长板,着力在增强行业发展竞争优势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链环环相扣,一个环节阻滞,上下游企业都无法运转;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建材工业是支撑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节点产业,也是支撑国防军工、航天航空以及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产业,始终肩负着“大国基石”的重要职责,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一方面,我国建材行业必须补齐一些高端领域、核心技术、关键产品等方面的短板,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竞争中不受制于人;另一方面,光靠补短板还不够,必须坚持补短板和锻长板齐头并进,在一些优势领域锻造长板,培育一批“杀手锏”技术,在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中打造自己的独特竞争优势。联合会六届一次理事会提出,建材行业要全面提升工作重心,加快补短板,强化锻长板,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完整、不缺失,努力实现产业基础的再造、提升、高级化、现代化。这既是建材行业应对风险挑战的关键之举,更是着眼长远、在全球行业竞争中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手段。
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着力在打通行业全流程创新链条上下功夫。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建材行业乘改革开放东风,利用全球化机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迅速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产品基本配套、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完整工业体系,水泥、玻璃等主要建材产品年产量已先后跃居世界首位,部分产业技术装备、工艺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但总体而言,“大而不强”依然是建材众多领域的显著特征,基础研究、研发投入、制造水平、产品质量等与发达国家乃至国内其他行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国建材行业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升产业竞争力,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核心在于增强科技实力水平。联合会六届一次理事会提出,建材行业要全面提升创新投入力度,依靠创新带动企业自主品牌的培育;要全面提升产品技术装备水平,建立健全“政产学研金服用”的技术创新体系,争取在未来10年至15年或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在生产工艺技术创新迭代、设备运行精准可靠稳定耐久高效以及原燃材料替代等方面达到世界领先;要全面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智能化水平,促进全产业链价值链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要全面提升标准质量水平,通过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强化提升企业标准、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促进装备制造竞争力和原材料供给水平的提升。围绕建材科技创新提出的“四个全面提升”,体现了把握建材行业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深远考量,将为实现我国由建材大国向建材强国转变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在加强行业生态文明建设上下功夫。伴随着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材行业绿色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行业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绿色环保建材产品不断涌现,水泥窑通过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城市污泥和危险废弃物等已成为城市建设的净化器。但是行业的属性决定了多数产业都离不开耗能的特征,节能减排任务仍然艰巨,距绿色低碳发展、实现清洁生产并成为处置与治理污染的绿色环保产业转型仍有较大距离。加快推进以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宜业尚品、造福人类”为目标的行业形象,已成为建材行业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联合会六届一次理事会提出,建材行业要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把不断挖掘节能减排潜力、不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原燃材料替代率作为一项需要始终坚持的长期任务;要全面提升社会形象,重视融入工业设计、文化创意设计,努力提升产品的感性质量、行业形象。针对绿色发展作出的谋划部署,既是建材行业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宜业尚品、造福人类”新目标的必由之路。
坚持各方联动、共治共享,着力在构建完善行业治理体系上下功夫。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是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联结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具有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在为政府出谋划策、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会六届一次理事会提出,建材行业要依法依规全面提升行业自律水平,自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建立、形成与政府、市场、社会相衔接的约束惩戒机制;要全面提升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感,积极推动建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尤其针对联合会自身十分精准地确定了“服务会员、服务行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的功能定位。这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努力构建“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社会共治新机制的具体体现,也是顺应自身脱钩改革、准确把握功能定位和履行自身职能的具体举措,更是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要求、建材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坚持放眼全球、拓宽视野,着力在提升行业国际竞争能力上下功夫。我国具有建材全部产品完整的研发、设计、制造、生产产业链优势,拥有全球大中小规模齐全的建材制造企业和数量众多的行业人才,多个领域产生了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对未来国际化的设计、建设、运营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我国建材企业国际化水平程度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在世界上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企业很少。毋庸置疑,在我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形势下,建材行业既要支持综合大集团做大做强做优,提高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能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形成全球领航企业;也要支持专业领域企业专注于某一领域,做强做优,打造一批能够在全球市场支撑品牌发展和体现中国国际地位的优质品牌,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建材行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由此,联合会六届一次理事会提出,要全面提升建材行业国际化水平,下大力气积极构建满足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全球产业布局,打造全球建材领域朋友圈;要全面提升中国建筑材料企业的国际品牌影响力,推进我国建材行业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着力在营造健康有序人文环境上下功夫。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兴则行业兴;人才是第一资源,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建材行业的进步发展、市场活力的提升、应对破解风险危机等均依赖于企业、依赖于人才,特别要依赖于干事创业的企业家、依赖于勇于创新的科学家、依赖于精工细作的工匠。但是,当前建材行业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发扬和崇尚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的人文环境还有待提升,尤其是推进实现“宜业尚品、造福人类”建材行业发展新目标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和复合型人才短缺,具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的企业家短缺,许多建材职业还要面对噪音、粉尘、有毒有害物质、高温环境以及复杂工况等不利环境。联合会六届一次理事会提出,建材行业要全面提升企业家、科学家对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全行业倡导弘扬企业家、科学家精神,宣传企业家、科学家事迹,重视企业家、科学家作用发挥;要全面提升建材职业健康安全保障和价值创造能力,保障员工的健康安全和企业的生产安全。深刻认识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倡导弘扬企业家、科学家精神,努力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切实保障员工健康安全和企业生产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对包括建材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建材行业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地谋划好行业“十四五”、2035年乃至2050年工作,以目标为导向,着重在坚持做好“十三个全面提升”上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为实现建材行业“宜业尚品、造福人类”新目标做出更大贡献!